鏡頭基本操作
焦距
以變焦鏡而言,為拍攝特定相片或攝影類型選擇鏡頭時,焦距或焦距範圍通常是首要的考慮要素。鏡頭的焦距決定了兩個對攝影師來說非常重要的特性:放大率及視角。
焦距愈長,放大率愈高,反之亦然。短焦距的廣角鏡頭放大率較低,因此您需要走近普通大小的主體進行拍攝,才能填滿畫面。但這亦意味毋須遠距離拍攝,也可以將較大的主體納入畫面。長焦距的遠攝鏡頭放大率較高,因此離相機較遠的主體亦可以填滿畫面。
[1] 鏡片的第二主點 [2] 焦距 [3] 視角 (對角量度) [4] 對焦平面 (感光元件平面)
- 技術講解 -
鏡頭焦距的定義為:當焦距設為無限遠時,由鏡片第二主點至後組焦點的距離。第二主點是光學鏡片用作參照點的六個「基點」之一 (前組及後組焦點、第一及第二節點,以及第一及第二主點)。複合鏡頭沒有第二主點的預定位置,該位置可能在鏡筒裏某處,或在鏡筒外某個位置 (視乎鏡頭的設計而定),因此無法準確地自行量度焦距。
「視角」是指對於相機前方的場景,相機感應器能捕捉到的範圍大小。用略為專業的術語而言,就是感應器以對角量度方式捕捉的場景範圍。請緊記,視角大小完全取決於鏡頭焦距和相機感應器的格式,因此在 35 毫米全片幅及 APS-C 格式的相機上安裝同樣的鏡頭,得到的視角亦會有所不同。當配合相同大小的感應器使用時,擁有相同焦距的不同鏡頭所得的視角都會一樣。
「焦距」和「視角」的比較,闡明了 35 毫米全片幅及 APS-C 格式相機在這項關係上的分別。
* ( ) 焦距:當安裝在備有 35 毫米全片幅感測器的可換鏡頭數碼相機上時為等值焦距
在較長的焦距下,前景及背景物件在最終影像中通常會顯得較為相近。這種效果雖不是由鏡頭本身造成的,但有時也會稱為「遠攝壓縮」。實際上,使用遠攝鏡頭時,您需要離主體更遠。因此,相對於相機與前景及背景物件之間的距離,它們事實上是更加相近。換句話說,由於前景及背景物件與相機之間有相當大的距離,它們在最終影像中的相對大小會與現實較接近。當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,一般要靠近前景主體,從而讓放大它在畫面中顯示大小,這就是為甚麼遙遠物件看起來較細小的原因。表面透視的差異實為您與主體之間的距離所導致。
24 毫米焦距 ,84 度視角
300 毫米焦距 、8 度視角